從海之畔到山之巔,從沼澤到戈壁,從繁華到荒蕪,從青春年少到耄耋之年,從大地到天空……
新中國成立以來,測繪隊員的腳步從未停歇。只步為尺,測天量地,為了共和國的建設與發展,幾代測繪隊員奉獻青春乃至生命,將無法測量的忠誠與熱愛遍灑山川大地,凝聚成“熱愛祖國、忠誠事業、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”的測繪精神。
大地上那一行行測繪隊員的足跡,是給祖國最深情的獻詩
2015年7月1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測一大隊老隊員老黨員的回信中這樣寫道:“幾十年來,國測一大隊以及全國測繪戰線一代代測繪隊員不畏困苦、不怕犧牲,用汗水乃至生命默默丈量著祖國的壯美山河,為祖國發展、人民幸福作出了突出貢獻,事跡感人至深。”
熱愛祖國,是流淌在測繪隊員血液里的“基因”。因為熱愛,他們心甘情愿地肩負起先行軍的職責,為經濟建設繪制底圖。測繪隊員的足跡先于城市發展,先于工程建設,甚至先于道路。無人區、生命禁區,只要祖國需要,他們無所不往。新中國成立之初,百業待興,國防建設、經濟建設急需用圖。全國測繪隊員滿懷豪情地奔赴各測區,他們克服艱難險阻,以驚人的毅力和智慧,完成了一項項堪稱不可能完成的任務,填補了我國測繪工作一片片空白,及時有力支撐了新中國的建設。如今依然如此,高鐵、機場、港珠澳大橋,每一項工程都凝聚著測繪隊員的汗水。
因為熱愛,測繪隊員永遠將國家利益置于首位,不畏艱辛,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。1960年4月,國測一大隊隊員吳昭璞率組在新疆南湖戈壁作業,在飲用水斷絕的情況下,他下令小組人員撤離尋找援助,將生的希望留給隊友。而他自己為了保護珍貴的儀器和資料,選擇留下來堅守。誰也不知他堅持了多久,吃光了牙膏,喝干了墨水,最后,他把衣物覆蓋在測繪儀器上,任由自己的生命在高溫里干枯。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征程中,僅國測一大隊就有46名職工在艱苦測區犧牲在工作崗位上,他們用生命譜寫下可歌可泣的英雄贊歌。
因為熱愛,測繪隊員勇于肩負國家使命,全力捍衛國家榮耀。1984年,我國首次在南極大陸開展科考、建站活動。國測一大隊工程師劉永諾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,廢寢忘食,加班加點,圓滿完成了長城站測繪等任務,填補了我國極地測繪的空白,為我國走向南極、樹立大國形象立下了汗馬功勞。2005年,我國開展珠峰復測,年僅26歲的國測一大隊隊員任秀波,背著近15公斤重的重力儀,頂著大風艱苦攀爬。在7790米營地,他冒著雙手被凍壞死的危險脫下手套,精準操作儀器,打破了重力測量世界紀錄。當年測量珠峰高度為8844.43米,這是世界之巔的高度,也是舉世矚目的中國高度。
畢生追求無怨無悔,測繪人對事業的忠誠薪火相傳
扛著沉重的測量設備和腳架,到達測量點,放平穩,全神貫注地觀測,讀取數字,認真記錄,然后再快步前往下一個測量點,這是測繪隊員留給人們最普遍的形象。殊不知,這一系列看似簡單的重復動作是外業測量最重要的基本功。在測繪隊里,這些基本功都是由師傅手把手教徒弟,徒弟成長為師傅,再傳給新一代徒弟。有些測繪隊員,一生都在重復這一套動作,默默無聞卻心甘如怡,這源自對測繪事業的忠誠。
測繪人用一生的堅守詮釋對事業的忠誠。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他們幾十年如一日,腳踏實地,兢兢業業,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。四川省第二測繪地理信息工程院一名普通的檢查員閻曉軍,扎根測繪生產一線近40年,參與過550余項國家、省基礎測繪大型圖集、圖冊等的編制工作,制作、檢查上萬幅圖,質量合格率為100%,累計加班4000余個標準工天。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,沒有顯赫的榮譽,只有對事業無言的熱愛和一生的忠誠。正是千千萬萬像閻曉軍這樣的測繪隊員,成就了我國測繪事業的快速發展。
測繪人用精益求精的追求詮釋對事業的忠誠。他們從看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中找到樂趣,刻苦鉆研,不斷提升測繪產品的質量。河南省測繪地理信息局遙感測繪院繪圖員李華,近30年來一直努力將美術元素運用到地圖繪制中,要求自己把每一點、每條線放到最精準的位置上,達到曲線流暢、地物逼真。同事們都說,看她繪制的地圖,就像欣賞藝術品。天津市測繪院測繪一院外業班長柳華橋,為了提高測量速度和精度,在長年的工作中自創了儀器放置三步整平法,編寫了內業繪圖程序,并將自己負責項目的精度要求全部提高一倍。精益求精,意味著比別人付出更多時間和汗水,意味著對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。
測繪人用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詮釋對事業的忠誠。他們善于把握時代脈搏,大膽創新,瞄準新需求,開拓新領域,不斷提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服務能力。2011年1月18日,我國自主開發的互聯網地圖服務網站“天地圖”正式版上線。“天地圖”的誕生,促進了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,提高了測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,更好地滿足了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需要。兩年后,“天地圖”又推出了2013版本,整體服務性能比此前提升4至5倍。近年來,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,許多領域走在世界前列,其根本動力便在于創新。
青春在奮斗中綻放,平凡的人生因奉獻而偉大
在寒風怒吼的高原上,整夜緊緊抓住支撐帳篷的鐵桿,等待黎明,等待風停;在南方潮濕悶熱的草叢中,連續一個月與蛇、蚊蟲作伴;在冰川里迷失方向,小心翼翼地躲過一條條致命的冰裂縫……或許我們一生都不會有這樣的經歷,但對測繪隊員來說卻是尋常之事。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讓他們一次次離開家人,離開舒適的環境,毅然地走向荒野,走向未知與危險。
對測繪隊員來說,祖國建設的戰場一定要留下他們的身影,但功勞簿上不必有他們的名字。原國家測繪總局首任局長陳外歐就要求測繪工作者要“走在龍頭,位在龍尾”。如果把國民經濟建設比做一條龍,測繪工作是尖兵,要沖在龍頭,但尖兵畢竟不是主力,它的序列當然要排在后面。就是這樣,一代代測繪人甘當無名英雄,為共和國建設默默奉獻。
對測繪隊員來說,青春只有在奮斗中才會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。原四川測繪局三大隊女子中隊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,是全國測繪系統第一支女子測繪中隊。招入的女隊員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。“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,把青春獻給祖國的測繪事業”,是她們共同的理想。
面對艱苦的環境和強度極高的野外工作,這些年輕的姑娘沒有退縮,她們爬山淌河,風餐露宿,為國家建設提供了急需的測繪成果。如今,每年依然有大批年輕力量源源不斷注入測繪隊伍中,他們放棄繁華都市,長年扎根荒野,讓青春在奮斗中閃耀別樣的光芒。
對測繪隊員來說,當家庭和事業無法兼顧時,他們總是選擇舍小家顧大家。大多數測繪隊員就像長途往返的候鳥,出征時嫩綠初生,歸來時已落葉飄零。有多少測繪隊員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孩子時,已是幾個月大;有多少測繪隊員沒能送父母走完最后一程;有多少測繪隊員在家人生病需要陪伴、子女讀書需要關心時,奮戰在遙遠的測區。他們心中也有不舍,也有愧疚,可依然一次次踏上征程。
“熱愛祖國、忠誠事業、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”,這16個字,測繪隊員用體溫暖化的冰雪書寫,用汗水洇濕的黃沙書寫,用雙腳征服的山峰書寫,用一個個基站、一條條標尺、一組組數據、一幅幅地圖書寫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。
他們的精神,就像插在珠峰峰頂的紅色測量覘標,是自然資源戰線工作者的精神高度,也是新中國建設者的精神高度。只要我們牢牢堅守這一精神高地,發揚愛國、忠誠、奉獻的精神,不懈努力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。